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中短篇集>家在渌水边>瓷虫前传 2、吃上“国家粮”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瓷虫前传 2、吃上“国家粮”

小说:家在渌水边 作者:湘人李陵 更新时间:2016/4/22 14:42:18

2、吃上“国家粮”

1982年4月26日,天上下着毛毛细雨,大障到嘉树的乡间公路上,有个年轻人,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扶着肩上的担子,急匆匆地赶路。时间已是上午十点,他必须在中饭前赶到几十里外的嘉树公社去。其实,从大障的泡塘,经嘉树的儒塘到公社,是条近路。

你可能一猜就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瓷虫,他沿着远了十几里的公路前行着。

1981年底,瓷虫的父亲退休了,而当时的国家政策,是允许子女顶替的。但瓷虫兄妹六人,他行四,说什么也不会轮到他去顶职的。

最后,父亲力挺瓷虫,他顶职来到了大障区粮站。本来,上级部门是要他去东富公社,但在公社干了大半生的父亲,认为粮站是个热门单位,就坚持让他去了粮食部门。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我们的老瓷虫了。

新中国成立前,老瓷虫靠祠堂的资助,读了四年书,因为粗通文墨,成了**地下交通员,土地改革时,是醴陵县第七区佩枪的办公室主任,县公安局成立时,他是第一任预审股股长,1959年初,因为为公安局写的一付春联上有“国学”二字,被划成右派,在泗汾农场带脚镣进行劳动改造。七个月后的一天,周里来醴陵视察工作,点名要其作陪,这才得以获救,后一直在公社担任副职直到退休。(周里,可以在网上百度得到,在这就不介绍了。)

顶父亲的职离开农村,吃上“国家粮”,应当是瓷虫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但半年之后,他遇到了一个更大的转折点。

又是周里来醴陵视察工作,听说老瓷虫的儿子顶职到了粮食部门,就托人说要把瓷虫调到公社去。老瓷虫一听,急了,说;“我儿子可不是当官的料,千万不能去政府部门。”

最终,老瓷虫虽然没有能阻挡住儿子进政府部门,却也似乎一语成箴。但有一次,老瓷虫成功阻止了瓷虫的另一次工作调动。

1983年,全社会开展“**”,公安局喻老倌知道瓷虫是老瓷虫之子,便要其协助破了几桩案子,然后要调瓷虫到**门,而老瓷虫这次无论如何,也没让喻老倌得逞。

闲话少说,咱们还是回到正在毛毛细雨中赶路的瓷虫身上来。

在雨中的瓷虫紧赶慢赶,当身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的时候,他担着自己的一担行李,一头扎进了嘉树公社的礼堂。时间已经是十二点多,公社几十号人正聚在食堂兼礼堂的大房子里吃饭。

大家都吃了一惊,纷纷站起来,看着这个逃难一般的年轻人,都投来诧异的目光。

当问清情况,大家这才放下心来,马上接过瓷虫肩上的担子,把他引进安排好的房子里,换上干净衣服,又一起到礼堂吃饭。

吃完饭,安好铺,瓷虫马上去了陶瓷厂看望叶老馆。叶老倌是陶瓷厂的发货员,在过去了的一年多时间里,叶老倌给了他不少的照顾。

猛然见到瓷虫,叶老倌吓一跳。瓷虫也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来了。

“强伢唧,你的箩担子嘞?”他以为瓷虫又是来担瓷器的。“丁公唧冒来?”丁公就是瓷虫的老姑夫。“用手拿得几只呗?”

瓷虫忍住笑,说;“叶公,我如今不担陶罐卖哒,到公社哩来哒。”

“你到公社当干部哒?哐血吧?”叶公不相信地问。

“我就是白天白地也不敢白你叶公啊。”瓷虫就跟叶公讲了他进粮站,又被调到公社的大概经过。

听完瓷虫的话,叶公叹息一声,说;“当公社干部有几个钱?一个月工资,抵不得到一转白竹冲,作孽嘞。”

不管叶公如何认为当公社干部不好,瓷虫还是在公社正式当了一名“农村人民公社计划统计员”,一上任,就跟着潘湘生在罗冲村查了三个月的账,瓷虫说,这三个月,又是一老一少,一高一矮,走在初春乡村的田间小路上,最远的走到了攸县黄丰桥。

走路,对瓷虫来说,一点也不觉得难受,再远都没关系,但最不能让他忍受的是,潘不苟言笑,不像老姑夫,可以拉拉琴,还可以和村姑们调调情,走再远的路都不觉得累。

还好,这样的工作并没有持续多久,7月,瓷虫改任党政办秘书,受漆蛮子之托,苦练他的签名,批条子到公社各商业部门,比如批条子到肉食站;“凭条请供给来人;猪头一个、猪脚四只、肚子内东西各一件、肉30斤,致礼!某年某月某日”。

这时的瓷虫,虽然工作得到了改善,但仍然不是他的最爱。瓷虫的乐趣,还是离不开他喜欢的陶瓷。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