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从海盗到海军>第十九节 万里之外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十九节 万里之外

小说:从海盗到海军 作者:狂刀 更新时间:2007/7/14 19:17:57

**之外

有了这一段时间的空闲,张清决定跑出来看看第一次在新加坡购买的设备现在的运行状况是什么样,工部主管程欣陪着张清来到了新建立起来的工厂区,新的工厂区设立在马尼拉的北面,主要的设备都是从安波那群岛运过来的,除了木工机械放在马尼拉港的两个船坞里以外,其他的设备都运到了这里,也就是马尼拉城外西班牙人设立的第一个辅助营地的位置,硫酸厂和硝酸厂都在这里,同时这里还有一个战备仓库,有一个满编的陆军营在这里守卫。

现在离这两个工厂和战备仓库较远一点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工厂,那就是新汉的新式火药工厂,生产的是一种安全的火药“火棉”和它的半产品“胶棉”,张清准备将他们作为龙炮和步枪的发射药,这样的话射击的时候烟子会少上很多,炮膛、枪膛里的残留物也会少上很多,对于武器的保养和增加火炮的寿命有很大的好处,产生的推力也会大上很多,对于提高武器的性能有很大的作用,他们都是为了下一步的定装子弹和炮弹装药做准备。

这一个产品的生产要求技术水平是非常低的只要有硝酸、硫酸和脱脂棉就可以了,所以没有什么难度,只是为了安全,设置了一定的安全距离,在新汉的硫酸和硝酸工厂已经建立的情况下,这一新式火药工厂已经建立起来了,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张清对于火棉的爆炸威力并不看重,但是它可是制造很多武器的发射药,性能远比现在大家都在使用的黑火药好的多。为了进一步的建立新汉海军的优势,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武器材料。

当然张清一方面是对各个工厂进行检查,同时也是关注一下几个工厂的保密制度落实的情况问题。十多个在张清手里建立起来的小工厂,一个一个的检查并提出改进的要求,时间不是一般的长,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消耗了。

而这时候远在**之外的欧洲,新汉的留学人员已经走进欧洲各个国家的工厂,在工厂里接受欧洲人的操作培训,主要的都是各种机床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张清派出的人员一般都还是有一点基础的(会一点手艺的人,比如修过鞋的、做过一点木工手艺的),所以在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对欧洲人“笨拙”的机械并没有什么兴趣,但是随着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发现欧洲人看样子很是“笨拙”的设备,可以加工很精细的东西,中国人是好学的,很快这些中国人就开始了令欧洲都感到惊讶的学习热情。

欧洲人不知道要是在中国你要是想学习到一点技术,首先要拜师,然后就是三年的学徒工,再以后才有可能学习到一点东西,很多的时候师傅并不教你,而是长时间的靠跟着师傅用心一点一点的去发现,学着师傅去做,师傅高兴的时候指点一下其中的关节,最后才能学到一点东西;最要命的是师傅总要把最关键的一点内容留到最后才教,还有什么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传内不传外、传嫡不传长、、、、、最后导致多少技术完全的失传,需要重新去“发明”。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可以“白学手艺”,试想聪明的中国人怎么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呢?

欧洲人当然也不会把这些个技术的关键地方都传授给中国人,但是他们卖的是设备,别人买设备的时候要求培训出能够使用这些设备的工人,欧洲人在这一点上还是比较好的,对于这些个新汉够买的设备和使用这些设备的工人培训还是很认真的。而新汉派来的工人很多都是原来西班牙人统治的吕宋华人,基本上都听的懂西班牙语言,甚至其中不少还听的懂法语、英语;所以并没有多大的语言障碍,(下南洋的淘金工就完全听不懂了,但是有很多听的懂的吕宋华人帮忙,也没有什么问题)。由于对学习手艺的热情这些华人很快就和欧洲人融在一起,还有不少华人是信仰**的(西班牙强制吕宋的所有人都要信仰**),这让欧洲人对这些个黄色的“教友”感到了认同,在不知不觉中也逐渐的认同了这些华人。

中国的普通人和读书人是不一样的,读书人很讲究“理、义”,对于什么应该学习什么不应该学习还有个很严格的画分,普通的中国人对于能够学习手艺这样的机会是不会考虑太多的,就好比新中国刚开始建立的时候,那时候人的学习热情之高,现代人完全无法想象。再者他们学习的并不是什么理论上的东西,他们学习的都是实践,就是具体的设备操作和保养。具体的制作什么样的东西,左手应该放在那里、右手应该放在那里,应该转动摇把几圈或者搬动那个开关之类的技术,当然也包括在操作中那里应该轻那里应该重,有多轻多重这些都是技术,理论水平高的人不见得在这些具体的技术上就能够做的比一个普通人做的更好。君不见当今多少技术操作能手都不是大学毕业,反而是大学毕业的人几乎找不出一个技术操作能手来。

可以说只需要让他们学精学会具体的操作,知道制造什么东西需要怎么去做,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华人文化水平虽然很低,但是这些华人依然很快的开始掌握了新汉在欧洲购买的机械的操作和保养的技术。(本人一直窃以为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大量的基础技术工人)

和这些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在英国阿姆斯特郎造船厂,这里的200多华人都是有着出色技术的中国木匠,他们才一下船就发现这些个蛮夷的木工活做的确实不赖!那些个在他们看不上眼的欧洲设备在这些蛮夷的手里不断的加工出不算很精细,但是已经基本合格的木料,然后在一个接着一个“蠢笨”机械的帮助下变成完全合格的木料。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看着蛮夷们的一件件作品,他们也收起了蔑视的眼神,开始认真的边工作边学习起这些鬼佬的技术。毕竟这样大的船自己没有这样的技术建造,是为自己人建造的三艘大海船,一点也马虎不得。

基层的中国人并不象那些个文人一样,他们很容易的接接受你摆在眼前的事实,这些蛮夷确实比自己会造船!剩下的就是学习他们的方法了,老百姓没有太多的讲究,先学过来再说。就这样这200名中国木匠就加入到新汉三艘大船的建造工作中去了。

在欧洲人看来这是三艘大型武装商船,没有必要使用很强大的龙骨和船身材料;至于张清提出的使用一级战列舰的龙骨和风帆,二级战列舰的船身,三级战列舰的甲板,阿姆斯特郎造船厂的厂长只是把嘴巴一撇:“这些个愚蠢的黄皮**,他们的想法肯定是想用这样的船去做货船,如果遇到战争又可以快速的把他们当作战舰使用,自以为聪明。也不想想只有一层武装甲板能够放几门大炮?说到底也就是一艘超级巡洋舰,速度跑不过巡洋舰,火力赶不上战列舰!加上他们订购的超重型30磅和15磅火炮,就知道他们准备远远的打几炮就跑,要是遇到我们大英帝国的海军,只要一艘战列舰靠过去一接舷的话,4层的武装甲板上的火炮马上就会叫他们下地狱!!这样的战舰没有任何的使用价值!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会把这三艘船做的非常的完美!保证它既可以拉很多的货物,也可以非常的坚固!因为它们毕竟是我们阿姆斯特郎造船厂制造的!哈哈!!”

和200名木工一起来到这里的还有20名监工,按照船只订购协议,他们要在这里学习这种大型风帆战列舰的操作技术和基本战法,同时还要熟悉这种军舰的结构,张清在他们前来英国的时候就一再的强调,作为一个船长首先就是要知道自己的船是什么样子的!清楚自己的船上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部件甚至每一颗钉子,就要象清楚自己的手指头一样!所以才专门派你们到造船厂去,让你们好好看着这船是怎么样从一块块木头变成一艘巨大的战舰的。航海的技术要学习,战法要学习,但是英国人的“纳尔逊”战法就不用学习,张清知道现在的英国使用的是著名的“纳尔逊战法”,作为一个现代海军他知道这一战法的弱点和强处,在新汉的猛炸药出现以后这样的战法已经没有多大的作用了。所以他没有要求派到英国的这些人学习这一战法,而英国人也默契的把这一战法作为英国海军的秘密,没有传授给新汉的这20名监工兼未来的船长,而是传授了18世纪的战列线战法。(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中战列舰最常使用的战法,纳尔逊战法在甲午海战以后已经没落了,具体的战术我会在以后同英国海军做战的时候详细的介绍)。

2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